你重聽嗎?一直「蛤?」有可能是聽力退化,6種聽力退化的症狀


重聽

一直蛤蛤蛤,是重聽還是口頭禪

許多人都有在走路、通勤或上班時戴耳機的習慣,特別是為了隔絕外界噪音,常常將音量調得比平常更大。有些人音量大到旁邊的人都能聽得一清二楚。一般說話的聲音大約是60分貝,而汽機車的聲音約為80分貝(已經算是噪音),因此耳機內的音量可能達到90分貝。時間接觸這種高音量會引起內分泌、情緒變化,甚至導致焦慮和頭痛等症狀。如果一定要戴耳機,建議每戴1小時就休息半小時,以免對耳朵造成持續性傷害。

醫師擔憂的是,聽力本來就會隨著年齡逐漸下降,如果繼續維持這種高音量習慣,恐怕不用到60歲就會有重聽的問題。要知道,耳朵的損傷如同眼睛一樣,是不可逆的。即使使用助聽器,效果也有限。最壞的情況就是完全聽不到聲音。因此,呼籲大眾遵守「66」原則:音量控制在60分貝以下,使用時間不超過60分鐘。

不過,根據網友的分享,許多台灣人把「」當成一種反射動作,即使聽到還是會先蛤一聲,這讓人好氣又好笑。提醒大家,對不熟的人或外國人時少用這個語助詞,因為對他們來說這聽起來不耐煩也不禮貌。如果可以,還是盡量改掉這個口頭禪吧。


聽力退化的症狀,符合3項以上者請檢查

● 聽電話時常聽不清楚

● 經常被說講話太大聲

● 同一句話要重複很多次

● 聽不清楚談話內容、答非所問

● 聽不見高頻率的聲音,例:電話鈴聲、水燒開的聲音、鳥鳴等,近距離聽到的不算

● 有耳鳴症狀


千萬別用棉花棒,經常挖耳朵也會使聽力下降

正常情況下,身體有自動排出耳垢的機制,而且耳垢具有防止灰塵和小蟲進入耳道的作用,因此不必頻繁清理,每月清理一到兩次即可。棉花棒的形狀並不能有效掏出耳垢,反而會將耳垢推得更深。即使前端是棉花,但還是硬的,胡亂使用只會對耳道內壁和耳膜造成傷害。方便的話,建議去專業的掏耳店,讓手法專業的師傅幫您清理耳朵,不僅舒服,還能有效預防耳垢栓塞。

如果家長要幫小朋友掏耳朵,可以先在棉花棒上滴點橄欖油(或潤滑油),讓棉花變得濕潤,這樣既不會刺激耳道,又能方便耳垢黏附,便於清理。

小心亂挖導致其他耳朵問題>>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症!治好耳石脫落之後該知道的4大注意事項


重聽與失智的關聯

許多年長者因聽力下降,常常聽不見或聽不清楚,這導致溝通困難。若不妥善處理,可能會使他們放棄社交、自我封閉,進而失去社交能力。不僅如此,研究顯示,重聽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和失智症的比例較高。這是因為外界聲音能刺激並活化大腦,而失去聲音刺激會使大腦退化得更快。


助聽器越戴越聽唔?請讓專業的來

助聽器就像一個微型擴音設備,然而,由於每個人的耳道長短不一,一種款式並不適用於所有人。如果助聽器未能貼合耳部,聲波在內耳形成亂流,反而會成為另一種噪音來源。因此,選擇並調整助聽器應由專業人士進行,以確保最佳效果和聽力保護。


保護眼睛吃葉黃素,但耳朵要吃甚麼呢?你可以多補充以下食物

維生素A、C、D、E

這些維生素能提高超氧化物岐化酶的作用,促進體內氧的利用率,改善末梢血液循環,從而保護內耳。

礦物質鋅、鈣、鎂、鐵

鋅和鎂保護耳朵的動脈血管。

有助於鞏固耳內小骨,減少骨質疏鬆對聲音傳遞的影響。

預防和延緩耳鳴的發生。

而哪些食物要減少攝取呢?

油炸食品

甜食

高鈉食品(醃漬物)

過多的脂肪、糖分和鈉會導致高血壓和血脂增高,不僅增加身體的代謝負擔,還會影響血液循環,從而引發耳鳴等症狀。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