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色像變色龍?一下黃一下綠甚至還發黑,教你如何吃才能白裡透紅!


膚色
想追求美麗肌膚不能只靠外在保養,內在調理同樣至關重要。(圖片來源:Freepik)

你的膚色健康嗎?出現這個顏色代表你離死亡不遠了

每當我們與朋友見面時,只需看一下對方的臉色,就能大致了解他們最近的生活狀況。臉色不僅反映了飲食與生活型態,還能顯示體內器官的健康狀況,因此,自古以來,皮膚被稱為“內臟之鏡”。以下是各種膚色所代表的健康狀況:

白色

臉色蒼白且無血色,可能意味著肺部或呼吸道功能不佳,導致紅血球攜氧量不足,容易出現氣血不足的問題。

紅色

如果面色潮紅且並非因飲酒,可能代表心血管系統有問題,可能存在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症狀,還需注意自體免疫系統的問題。

黃色

蠟黃色的皮膚通常表示脾臟功能不佳,導致膽汁無法正常流動,長期積累會使皮膚變黃,這也顯示出消化功能的不良。

綠色

臉色發青可能是肝火過旺的信號,體內毒素累積過多會使臉色發青。

黑色

除了天生膚色較深的人,若臉色突然變黑且伴有重度黑眼圈,可能意味著腎臟功能不良,容易出現內分泌、代謝及生殖系統方面的問題。

多喝水促進體內代謝:最新喝水量計算法出爐!湯和茶都可以算進飲水量,只有「這個飲料」不行!


延緩肌膚老化從減糖做起

許多美白產品的廣告常強調糖分會使肌膚變得暗沉,這是因為糖分雖然會被身體吸收利用,但其代謝產物會影響皮膚中的膠原蛋白,導致膠原蛋白失去彈性和結構。年輕時代謝率高,肌膚能夠較快地修復受損的膠原蛋白,但隨著年齡增長,這種修復能力逐漸下降,損傷會層層累積。為了保持肌膚的健康與彈性,建議在25歲之後開始嚴格控制糖分的攝取,以延緩皮膚老化並維持膠原蛋白的健康。


改善五大器官的最佳食物

單靠吃對皮膚有益的食物效果有限,真正的關鍵在於調養好內臟器官。每個內臟器官都有其相應的顏色,只要選擇相同顏色的食物進行食補,就能達到良好的養生效果。

養心好食(紅色)

心臟問題通常與缺血有關,而紅色食物富含鐵質和抗氧化物。例如:紅肉、番茄、紅豆和胡蘿蔔,有助於提升心臟功能。

養肝好食(青色):

綠色食物通常纖維含量豐富,具有優秀的排毒功能,幫助肝臟排出毒素。例如:綠色蔬菜、菠菜、綠茶等。

養肺好食(白色)

根據中醫理論,氣與白色相關,蓮藕、蓮子、白木耳和百合等白色食材有助於改善呼吸系統疾病。

養脾好食(黃色)

脾臟負責消化和營養儲存,黃色食物例如:南瓜、玉米和稻穀,有助於提升腸胃功能。

養腎好食(黑色)

深色食物通常營養價值高,黑色食物中富含微量礦元素和花青素,例如:芝麻、黑木耳、香菇和黑莓,有助於腎臟健康。

每種食物都有其獨特的健康益處,但也需注意某些食物在身體虛弱時不宜食用。日常飲食應減少生冷、油炸、辛辣食物,以防止虛寒體質和體內炎症。此外,經過添加物加工的食物不應視為健康食物,避免因為健康名義而攝取不健康的食物。

相關食補:養生從吃明日葉做起!日本除了納豆還有這等養生好法寶/貓爪藤,垂手可得的天然抗生素 「像貓一樣的植物」可是祕魯人古老的止痛秘方/薑黃養生顧健康,你應該要常吃但不能天天吃


加強三日常,讓進補食物更有效

1.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對於成長和維持健康至關重要。睡眠不足會降低思考效率、妨礙器官的休息,並促進自由基的產生,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每天保持至少7小時的睡眠,有助於保持大腦活力,防止認知功能的退化。

2.保持樂觀心情

研究顯示,樂觀的人更健康且壽命更長。樂觀心態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處理壓力,從而降低慢性病的風險。如果你傾向悲觀,建議遠離讓你不快樂的人和事,多接觸樂觀開朗的人群,這樣有助於改善心情,提升生活品質。

3.規律的身體活動

保持規律的身體活動有助於促進體內抗氧化因子的合成,促進血液流動,保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損害。適度的活動還能降低對高油、高熱量食物的慾望,使人在飲食上的選擇更為健康。即使只是起身做家務,也能算是有益的身體活動。

雖然通過食物補充營養能夠增加器官排毒的效率,但凡事應適度。營養師建議,最好不要過度依賴保健食品,均衡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才是保持健康的最佳方法。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