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經忘了鑰匙放哪、打開冰箱卻忘記想拿什麼,或是剛剛才聊過的事情,一轉眼就記不起來?這些情況在忙碌生活中越來越常出現,也讓人開始思考,是不是該多留意一下自己的記憶力狀況。說到改善記憶,銀杏是許多人第一個會想到的植物成分之一。它不僅常見於保健產品,也經常被提及與大腦健康、思緒清晰相關的話題中。但銀杏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它會被聯想到記憶力?本篇文章將從銀杏的基本介紹開始,一步步帶你認識它的來源、應用方式與使用時應注意的事項,幫助你更全面地了解這個常被提起的天然成分。
目錄

銀杏是什麼?
銀杏(Ginkgo biloba),又稱為白果、公孫樹或鴨掌樹,是一種極具歷史意義的古老植物,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它是目前地球上唯一仍存活的銀杏門植物,根據化石紀錄顯示,銀杏的歷史可追溯至2.7億年前,早在恐龍時期就已存在。銀杏主要分布於中國、日本、韓國等地,現今也廣泛栽種於世界各地,常見作為行道樹或庭園植物,秋季變色為金黃扇形葉片,極具觀賞價值。
銀杏是一種大型落葉喬木,葉片為典型的扇形,葉緣呈現全緣、二分裂或多裂的形態。這種植物屬於雌雄異株,所結的種子俗稱白果,外層有厚實的種皮並帶有強烈氣味。種子內的仁經過適當烹煮後可供食用,但不建議生食,因為其中含有微量神經毒素,若處理不當,可能引起中毒反應。
銀杏的營養成分有哪些?
1. 類黃酮(Flavonoids)
類黃酮是銀杏葉中重要的植物化學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特性的天然多酚類化合物。這類成分在植物中原本就具備保護細胞結構、對抗外在環境傷害的作用,而在人體中也被認為對細胞老化與微血管健康具有正面影響。
● 銀杏素(Ginkgetin):具抗發炎與神經保護作用。
● 白果素(Bilobetin):有助於提升細胞的抗氧化能力。
● 金松雙黃酮(Sciadopitysin):具有抗氧化作用,有助於維持血管健康。
2. 萜類化合物(Terpenes)
另一類具有保健價值的成分則是萜類,特別是銀杏內酯(Ginkgolides)與白果內酯(Bilobalide)。這些成分對循環系統與神經系統有重要作用,研究顯示:
● 銀杏內酯 A、B、C(Ginkgolides A, B, C):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進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
● 白果內酯(Bilobalide):具神經保護特性,有助於穩定神經元的能量代謝,減緩因老化或壓力導致的腦部功能退化。
銀杏的功效有哪些?
1. 改善記憶力與認知功能
銀杏中的活性成分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提升氧氣與養分供應,有助於維持記憶力與思緒清晰。適合中高齡族群或長時間用腦的人作為日常保養。
2. 促進血液循環與末梢微循環
銀杏可抑制血小板活化,有助於維持血液順暢流動,進而改善手腳冰冷、頭暈等末梢循環不良的情況。
3. 抗氧化與抗發炎作用
銀杏具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特性,有助於降低自由基對細胞造成的傷害,並維持身體機能穩定。
4. 穩定情緒與減緩焦慮
銀杏可調節神經傳導物質,幫助穩定情緒,並有助於舒緩壓力與緊張感,適合長期處於高壓環境的人日常保養。
5. 改善視力、聽力與眩暈
銀杏能促進眼部與耳部的微血管循環,有助於改善青光眼患者的視野狀況,以及因循環不良引起的耳鳴與眩暈等問題。
6. 預防與延緩老化相關疾病
銀杏具抗氧化與神經保護作用,有助於延緩細胞老化。研究指出,銀杏有助於預防神經退化性疾病,並可降低與老化相關的代謝與免疫功能失調風險。
誰適合補充銀杏?
● 中高齡者與年長族群
● 記憶力下降與專注力不足者
● 血液循環不良、手腳冰冷者
● 長期處於高壓環境的上班族
● 生活忙碌、需要兼顧家庭與工作者(如家庭主婦、三明治族)
● 需要長時間學習與理解的學生族群
銀杏有副作用嗎?
銀杏在適量、依照建議劑量補充的情況下,多數人使用後不會有明顯副作用。不過,仍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輕微的頭痛、腸胃不適、頭暈或皮膚過敏等反應,尤其是對植物性成分較敏感的人。
此外,銀杏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若同時服用抗凝血藥物或即將手術,可能會增加出血風險。也不建議食用未熟或未經處理的銀杏果,因為可能引起中毒反應。 如果有慢性病、懷孕、哺乳中或正在服藥,建議在使用銀杏產品前,先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適合補充。
總結
整體而言,銀杏不只是歷史悠久的植物,更是現代人關注身心健康時常見的選項。透過了解它的特性與適用對象,我們可以更有意識地看待自己的保養方式。在資訊充足的時代,理性選擇、適度使用,往往比追求快速效果來得更重要。讓保健成為日常的一部分,而非額外的負擔,才是維持長久健康的關鍵。
延伸閱讀:穩定血糖好幫手!「鉻」是什麼?3分鐘帶你了解鉻的4大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