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愛咬指甲怎麼辦?「5」原因導致咬指甲的情況發生
與咬冰塊不同的是咬指甲並不是身體缺乏營養素導致,而是與心理狀態有較大的關係,咬指甲始於兒童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咬指甲的行為可能會停止也可能會持續,根據統計顯示,有咬指甲習慣的最常出現於高知識分子,到了2020年醫學研究將咬指甲歸類於「妥瑞氏症」的現象之一,是需要長期的矯正才有辦法改善的行為,指甲縫裡潛藏著數以萬計的細菌,常洗手是無法徹底洗淨的,因此經常咬指甲是會引發出一連串的口腔疾病或是其他潛在感染病等,而會讓人停止不了咬指甲的原因可以分為以下這5類:
1. 緊張和焦慮:就如同抓頭、搓手、扯頭髮、咬嘴唇一樣,這樣的行為具有安撫患者情緒的作用,以此來幫助他們釋放壓力。
2.習慣:以心理學的觀點來看,習慣是某種程度上固定的思考方式、意志或感覺方式,因此從小時候就有的習慣到長大很難改善。
3.好奇心:當患者注意到指甲不平整時,可能會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嘴動去調整。
4.注意力不集中:當患者無法專注眼前事物感到無聊時,會擺弄身上的某個部位,就會有玩頭髮、拉衣服、咬指甲等行為的出現。
5.不適感:當指甲翹起或有死皮出現時,有些人就會習慣用咬指甲來舒緩這些不適感。
延伸閱讀:6種指甲顏色看健康,若有直線或白點更要注意!!/手指一直長「倒刺」好不了?有這2種情況抹再多護手霜都沒用
小心病從口!愛咬指甲要注意

為什麼有些人長期得病無法治癒或是比他人更容易感染疾病,那是因為病患本身有咬指甲的習慣,而這樣的習慣導致有源源不絕的病毒排隊入場,指甲在長時間的啃咬下,就會變得非常脆弱而且容易斷裂,除了指甲會出問題外,患者本身也會引發口腔、皮膚內的感染風險,因此有咬指甲習慣的人要注意以下幾點:
1.會造成指甲受損:咬指甲會使指甲邊緣不平整甚至是出現裂痕,進而造成容易斷裂的情況出現。
2.會有指尖感染的風險:啃咬指甲時可能會造成指尖的皮膚受損進而造成感染,引起指頭周圍發生紅腫、化膿的現象,感染的風險較為嚴重時可能會需要截肢。
3.會有皮膚感染的風險:當患者在咬指甲時,就會將指甲縫裡數以萬計的細菌吃進去,而吃進去病菌不知道會引起何種疾病,可能會使皮膚生病。
4.會有形象的問題:在公眾場合中咬指甲不僅不美觀,而被啃咬後不平整的指甲會導致個人形象受損。
5.會社交尷尬:在別人面前咬指甲會讓對方覺得沒有基本的禮貌和教養。
6.牙齒出現問題:咬指甲會不僅會磨損牙齒,更會造成咬合不正的問題。
如何改善咬指甲的習慣

1.行為認知:每當出現咬指甲行為時就要及時的制止自己。
2.轉移注意力:可以試著盡量讓手上有其他東西來轉移焦點,像是:玩偶、紓壓球。
3.使用護甲產品:當我們在努力改正咬指甲習慣時,可以使用亮色指甲油也可以使用貼甲片來提阻斷啃咬的行為,進行改善的同時也能使用護甲產品來重建指甲的健康。
*專用護甲油上有苦味可以降低啃咬慾望
4.進行心理治療:很多下意識的行為都是來於心中的壓力,可以尋求醫生的幫助進而找到壓力的來源,這樣就有很大的機會可以改善。
咬指甲不分大人小孩,但是大人還有自制力能克制自己,而小孩的自制力並不是很好,因此放任小孩咬指甲、拔倒刺最後引起嚴重感染、截肢的兒童案例不少,所以小孩需要有人從旁協助改善咬指甲行為,在協助時記得要循序漸進不要馬上就嚴格管制,畢竟越不能做越想做是人的天性,特別是什麼都還不懂的小孩,要小心別養出反骨的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