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均衡飲食還是不夠健康?或許跟吃飯順序有關

均衡飲食是維持健康的基石。主要以穀類為主,並多攝取蔬菜和水果。晚餐時,應選擇肉類、魚、蛋和奶類等替代品,同時減少油、鹽和糖的攝取,以達到均衡飲食和促進健康的目標。醫學研究證明,無論是先吃肉還是先吃蔬菜,對食物的吸收影響不大。然而,為了更好地控制血糖,應考慮消化的狀況,來調整進食順序。
1. 先吃蔬果
首先攝取纖維豐富的蔬菜和水果,有助於提高飽足感,避免過度進食。此外,蔬果中的纖維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和消化功能。
2. 蔬果後吃主食
如米飯、麵條和澱粉類粗糧(馬鈴薯、玉米、地瓜)應在蔬果類後食用,以穩定血糖上升。進食過程中增加咀嚼次數,避免吃得過快,讓腸胃更好地吸收。如果腸胃較差,可以先吃些肉類。當肉類、蛋白質和脂質接觸到胃壁時,會促使胃分泌消化酸,減少胃脹氣的問題。
3. 搭配適量的蛋、豆、魚
蛋白質和健康的脂肪來源,如蛋、豆類和魚,能提供持久的飽腹感,同時減緩血糖上升。
4. 最後吃水果
水果中的糖分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容易被分解吸收。如果空腹食用,血糖會上升過快,因此在飯後少量攝取即可。
5. 適量的喝水
飯前半小時是喝水的最佳時間。水在進入空胃後約10分鐘會被小腸吸收,減少飢餓感。用餐期間不宜喝過多的湯和水,以免稀釋胃酸,導致消化不良。
儘管吃飯順序不會影響營養的吸收,但會影響熱量的吸收。因此,想要減重者除了確保充足的營養外,還應改變飲食習慣。由於個人的健康狀況需求各異,建議在有特殊飲食需求時,諮詢醫生以確保營養需求得到滿足。
延伸閱讀:素食這樣吃竟會造成荷爾蒙失調?!應該要這樣搭配才均衡
吃飯過快腸胃負擔大

為了趕時間我們常常會一不注意吃飯就吃得非常快,也許我們是把時間省下來了,但是卻傷害到了腸胃,吃飯吃太快時會產生以下不良影響,包括:
★ 過度進食:大腦需要一些時間來接收飽腹信號。快速進食會導致攝取過多的卡路里,增加體重,並可能引發肥胖。
★ 腸胃不適:進食過快會導致唾液和胃酸的分泌不足,同時還會吞入過多空氣,這會造成腸胃不適、胃脹氣和消化不良等問題。
★ 飲食不均:快速進食容易使人傾向於選擇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減少食用健康的蔬菜和水果,導致營養不均衡。
★ 代謝問題:進食過快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使血糖水平迅速波動,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為了減輕身體負擔,避免進食過快,可採取以下方法:
1. 細嚼慢嚥:延長進食時間,讓大腦有足夠時間接收到飽腹信號。
2. 專心進食:避免在進食時觀看電視或使用手機,專注於進食本身,以更好地感受食物的質量和數量。
3. 逐口進食:確保每一口食物都完全嚼碎並吞下後再取下一口。
4. 享受社交互動:與家人或朋友一起用餐,享受餐桌上的社交互動,有助於放慢進食速度。
5. 飯前飲水:飯前半小時飲用一杯水,可以提醒身體即將進餐,並有助於增加適度的飽腹感。
通過這些方式,可以更好地控制飲食量,改善消化系統健康,減少過量進食的風險,從而降低各種疾病風險,提高消化器官的健康水平。
多咀嚼有益大腦活化、增強學習能力
從小就被告知,吃東西應細嚼慢嚥,以避免噎到。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口中的唾液對人體健康有諸多益處,細嚼慢嚥不僅能預防蛀牙,還能增強記憶力並預防失智症。增加咀嚼次數可以刺激腦神經細胞之間的突觸增加,特別是對海馬迴的刺激,這個區域負責智力、記憶、學習、思考和判斷等認知功能。
咀嚼不僅對牙齒和口腔健康有益,還能促進顎骨內的血液循環,使血液順利供應至腦部,從而提升精神和腦部活力。動物實驗也顯示,咬合次數較多的小白鼠,其學習能力顯著提高。因此,在兒童發育期間,應鼓勵他們多進行咀嚼運動,以促進腦部的活化和發展。
總之,咀嚼這個簡單的動作,不僅對口腔健康有利,還能增強認知能力和整體健康。通過增加咀嚼次數,不僅可以改善口腔健康,還能為長期的腦部健康和功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