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社會最需要的5種溝通技巧,學會了就可以避免遇到雷包


溝通技巧

交朋友好難?你應要停止的5種行為

1. 停止過度解讀

過分分析和思考任何情境、問題或情感,往往會帶來不必要的壓力和擔憂,最終只會讓自己陷入憂鬱之中。當有疑問時,不妨往好的方面想,或適度詢問對方。與其盲目猜測,不如順其自然,避免給雙方帶來額外的困擾。

2. 停止熱臉貼冷屁股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雖然不能改變他人的個性,但可以選擇是否與他們相處。面對與自己合不來的人,保持適當的距離,不必勉強自己去迎合,避免讓自己心力交瘁。

3. 停止抱怨

每個人都有負能量的時候,但不要時時刻刻都在抱怨,否則久而久之,誰都不會願意接近你。學會積極面對問題,才是改善人際關係的關鍵。

4. 停止價值觀的套用

價值觀不同可以通過溝通來磨合,但一味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意見只會造成對立。表達自己的意見時,應適時聆聽對方的看法,這樣才能達成有效溝通,促進關係的和諧。

5. 停止當好好先生/好好小姐

有些人害怕被別人討厭,會變成好好人,即使不情願也會照單全收,過度關心對方的需求和期望,忽略了自己的需求。長此以往,只會身心俱疲。學會拒絕,不必為了一段不良的關係而貶低自己,才能保持健康的人際關係。

溝通時多多觀察就能了解對方當下的感覺>>動作心理學,用4個小動作提升你的人際關係


溝通是門藝術,你是口誤還是白目?

如果說話能成為一把刀,那麼白目的人絕對是大殺四方。這些人常以「有話直說」或「不想說謊」為藉口,實際上卻在行使無禮之實。他們在朋友間和職場上通常非常不受歡迎,以下三種情況最容易看出誰是天生的白目:

● 自以為幽默,隨便開人家玩笑

沒有幽默感卻硬要講笑話,結果讓大家感到尷尬。真正懂得幽默的人會利用話術來炒熱氣氛,而不是批評別人來獲得共鳴。可惜的是,白目的人往往不自知自己的言語已經傷害了別人,並降低了別人對他的評價。

● 還沒問就擅自給一大堆意見

在關係還不熟的情況下隨便給出建議是很不妥當的,更何況當事人根本沒有請求意見。如果你喜歡在聊天時說「我覺得你應該…」或「你應該要…」諸如此類的話,即便出於好意,但只要對方沒有詢問,最好什麼也別說。

溝通中,聆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有些人不懂得傾聽,總是急於表達自己的意見,這樣不僅會打斷對方的思路,還會讓人感到不被尊重。如果你不確定自己的言語是否有問題,可以請教身邊的人。正如蔡康永所說:「我們精心打理的外表未必會有人觀賞,但我們說話的當下一定會有個聽眾」。

如果和年輕人有代溝不妨了解一下新世代的用語>>最新 2023 流行語、網路用語「時事梗」有哪些?你跟上了嗎


學會這「4招」讓你印象加分

1. 試著敘述對方的優點

討論別人時,人們往往集中於個人缺點。如果這些負面評論傳進當事人耳裡,情況會非常尷尬。相反地,試著指出並討論對方的優點,不僅讓你自己心安,即使被當事人聽到也無所謂,反而可能提升對你的好感。

2. 做決定要果斷

沒有人喜歡拖拖拉拉的人。當你能針對問題及時提出建議和方向,旁人會覺得你很有行動力和洞察力,因此更願意與你溝通。

3. 記住談話間的細節

細節決定成敗,這不僅適用於工作,也適用於人際關係。當你在每次對話中能提及之前談話的細節,對方會感受到你的用心和重視。這是一個快速拉近與對方距離的實用方法。

4.共情聆聽,不要隨便給建議

當有人在抱怨或吐苦水時,靜靜地聆聽並適時地表示理解就好。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心和理解即可。隨便給建議可能弄巧成拙,反而害到對方。學會傾聽,才能真正理解別人。

在人際關係中,我們都希望進行正向且充實的交流,以增進彼此的情誼。然而,現實與理想往往有差距,不可能每個人都能以你期望的方式溝通。但你可以試著用這些方法來篩選與你契合的人,雙方懂得互相體諒,才能建立真摯且長久的情誼。

error: Content is protected !!